查看广平县旅游地图 广平县地图全图——广平县地图全图高清版
鲁迅居京生活地图
YNET.com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鲁迅居京生活地图2011/10/04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鲁迅与许广平、孩子(1 /1张) ■编者按 鲁迅1912年跟随北迁的教育部来到了北京。在人们的印象中鲁迅是文坛的“冲锋猛将”,具有顽强的性格、犀利的文笔、深邃的思想,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而当我们翻开《鲁迅日记》时,鲁迅的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那是一个和善的鲁迅,他是慈爱的兄长、孝顺的儿子,他闲暇时爱到酒楼小酌,喜欢稻香村的点心、青云阁的小吃,这个时刻的鲁迅如你我一样,是市井生活中的普通人。 鲁迅在北京这座城市中一住就是14年,在北京留下了鲁迅作为普通人那一面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愁。今年恰逢鲁迅诞辰130周年,本版特别策划了这期选题,让我们沿着鲁迅当年的足迹在北京寻找生活中的鲁迅。 鲁迅1912年5月5日来到北京,到位于教育部街的民国教育部工作。鲁迅来到北京后住进了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鲁迅喜欢记日记,他将自己每日的起居和主要活动都记录下来,这也就成为我们日后了解鲁迅生活的主要途径。鲁迅记载在日记里去得最多的地方在南城有三个,一个是广和居,一个是琉璃厂,还有一个是青云阁。 ■广和居——鲁迅去得最多的饭馆 据资料记载,广和居坐落于北半截胡同内南口路东50、52号,这是一家开业于清代的百年老店。广和居的肴馔皆南味,非常适合南方人的口味。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到北京的第三天,即5月7日就“夜饮于广和居”。鲁迅是南方人,广和居的南味很合他的口味,从此鲁迅喜欢上了广和居,此后便经常来此吃饭,平均每周要有一次,广和居也成为鲁迅居京时去得最多的饭馆。 为了探访鲁迅的居京地点,我决定去北半截胡同寻找广和居的遗迹。北半截胡同在菜市口的南侧。我在菜市口下了公交车。菜市口大街现在已经是一条宽阔的大马路,想想十几年前来这里探访,现在菜市口大街的位置还是小胡同,如今胡同被拓宽成宽阔的马路。马路两侧也不是四合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我此行的目标是北半截胡同,我记忆中北半截胡同应该就在菜市口的南侧,于是我沿着菜市口大街一直往南去,在路西终于看到了北半截胡同的身影,不过这条北半截胡同只省下了半边,胡同东侧已经没有了,胡同开始的门牌号也不是1号。我试着再往南走,希望能够看到广和居的身影,然而一无所获。无奈之下我拐到附近的胡同中,打听北半截胡同和广和居的事情,有老人听说我找北半截胡同,遗憾地说:“当年修菜市口大街时就把胡同北段和东半拉拆了。”我接着问广和居的情况,老人说:“广和居早没了,看见北半截胡同里的谭嗣同故居了吗,广和居的旧址就在谭嗣同故居东边儿一点儿。”我又回到北半截胡同,找到谭嗣同故居,看到谭嗣同故居紧邻菜市口大街,它的东边已经没有了胡同,广和居的旧址已经完全消失了。 回到家,我继续查找资料,想把广和居旧址的准确位置弄个水落石出。资料中记载,广和居在北半截胡同南头路东。我又找出了民国老地图,在菜市口的南侧找到了北半截胡同,在地图上我看到北半截胡同是一条南北向的胡同,胡同在半截处分成两条通向西南和东南方向的“枝杈”,看上去就像一条裤子。北半截胡同向东南的岔路通向丞相胡同,向西南的岔路与南半截胡同相通。广和居就位于北半截胡同向东南的岔路口,胡同的东侧。当年,鲁迅住在绍兴会馆,绍兴会馆在南半截胡同北段路西,如果从地图上看与广和居几乎是在一条平行线上。不过要是从绍兴会馆到广和居,就需要绕到北半截胡同的分叉处再往北半截胡同向东南的那半条胡同去才能够到达。我想当年的鲁迅应该也是这样的走法。 我一直在想广和居是怎样的饭馆,能有这么大的魅力,让鲁迅每周都要光临。据史料记载,广和居面积不大,只三间门面。临街是刻花的小门楼,进院内迎面是影壁,上有“广和居”大字招牌。转过影壁,是东西长、南北短的小院,院子很窄,南北有屋,都是散座。往东还有一座小院,院内的房子很浅,隔成单间,都是雅座。广和居内轩窗雅洁颇具文雅之气,壁悬楹联,墙壁上亦尽是名家的题词。广和居不仅地方雅致,而且菜品亦称上乘。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广和居在北半截胡同路东,历史最悠久,盖自道光中即有此馆,专为宣南士大夫设也。其肴品以炒腰花、江豆腐、潘氏清蒸鱼、四川辣鱼粉皮、清蒸干贝等,脍炙人口。故其地虽隘窄,屋宇甚低,而食客趋之若鹜焉。”《旧京琐记》中亦记载:“士大夫好集于北半截胡同之广和居,张文襄在京提倡最力,菜之著名者为蒸山鱼。曰潘鱼者,出自潘炳年;曰曾鱼者,创自曾侯;曰吴鱼片,始自吴闺生。”我忆起当年北京的饭馆有“八大居”,广和居便是其中之一,可见这家饭馆的“实力”。 往来广和居的客人既有文人雅士,也有有权有势的官员。朝廷重臣张之洞、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晚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以及戊戌变法之际的变法名士杨深秀、谭嗣同、刘葆真等都曾是广和居的座上常客。 鲁迅住在绍兴会馆时,不仅到广和居就餐,工作忙时或是有客人来,亦常常叫广和居的“外卖”。周作人在他的文章《补树书屋旧事》中回忆与鲁迅同住绍兴会馆时遇有朋友来访,叫广和居“外卖”的情景:“客来的时候到外边去叫了来,在胡同口外有一家有名的饭馆,还是李越缦等人请教过的。有些拿手好菜,如潘鱼、沙锅豆腐等,我们当然不叫,要的大抵是炸丸子、酸辣汤……” 鲁迅从绍兴会馆搬走后,去广和居的次数不如在绍兴会馆居住时多了,但是每逢朋友聚会,或是从琉璃厂购书回来,鲁迅吃饭首要的选择还是广和居。 ■琉璃厂书肆、火神庙和厂甸——鲁迅经常淘书的去处 鲁迅爱书,堪称藏书家。据统计,他藏有线装书900余种,7000余册,明代前版本21种,平装书800多种,1000多册,外文书700余种,900余册。鲁迅这些藏书大部分是淘来的,他在北京淘书的地方就是琉璃厂。很多人一听说琉璃厂,以为就是指东西琉璃厂街,其实过去广义的琉璃厂,不仅指东西琉璃厂,还包括了厂甸、新华街、火神庙、土地庙等处。 琉璃厂在和平门外,东起延寿寺街,西至南北柳巷。我们从《鲁迅日记》中可以看到,鲁迅每个星期都要到琉璃厂书肆数次,有时去直隶官书局,有时到土地庙的神州国光社等处。那时琉璃厂的书店里没有柜台,店内四壁都是书架,摆满了书籍,每本书都附有标签,上边写明书目和价目供客人自选。琉璃厂旧日有两座火神庙,一东一西把住琉璃厂的两头,像琉璃厂这种一条街有两座火神庙在北京还是独一份,其主要原因是此地的书商分江西、河北两大帮派,他们都想建火神庙保佑自己的书籍免遭火灾,双方为了建火神庙屡起冲突,后来达成协议,各自建一座火神庙。每年正月初四到二十八火神庙都会举办庙会,庙会以经营古玩字画、图书、文房四宝为主。遇到庙会,鲁迅也不忘去淘唤旧书。鲁迅每年用于买书的钱堪称巨款,据他所记癸丑年书账:本年共购书三百十元又二角二分,每月平均约二十五元八角五分,当时北京普通人家的月生活费平均仅每人三元,由此可见鲁迅爱书之切。 如今,琉璃厂内的旧书店已经寥寥无几,东琉璃厂的火神庙已辟为宣武区文化馆。而西琉璃厂街的火神庙只是孤零零地立在街北侧。 ■观音寺街和青云阁——鲁迅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地方 |
上一篇:邯郸骏龙荣威MG4月6、7日广平大篷车展 | 下一篇:广平“活地图”带你走世界 |